伴隨醫藥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醫藥行業專業化分工的熱潮正在從上游研發設計、臨床試驗環節延伸至下游產品銷售、商業化環節。市場預計,以百洋醫藥登陸創業板為契機,這類新型第三方商業化平臺或將由此打開估值通道,從而在資本市場迸發出巨大的能量。作為A股首家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的百洋醫藥,其商業模式究竟為何?企業估值和護城河優勢體現在哪些地方?本文通過行業比較,為投資者一一解答。
第三方商業化平臺成醫藥賽道新寵 規模提速指日可待
隨著各項醫改政策的推進和全球化進程加深,醫藥行業的分工細化趨勢明顯,越來越多企業的研發、生產、營銷活動由獨立自主轉向外包,醫藥外包組織(CXO)已貫穿藥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
在專業化分工的大趨勢下,聚焦于醫藥產業鏈下游的第三方商業化平臺應運而生。
有別于傳統的商業平臺,第三方商業化平臺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品牌商業化”的能力——如果說傳統的商業平臺所承擔的藥品分銷、流通功能是在有需求的前提下完成交易的,那么第三方商業化平臺與之最大的不同在于要創造市場需求、完成準入并導入市場,根據客戶整需求設計出產品營銷整體解決方案,實現品牌價值。
此外,在醫藥產業鏈上,這類第三方平臺還能明顯提升運營效率,降低費用率。就像企業自己做化合物合成遠不如找藥明康德,成本低效率還高;自己組織臨床觀察員做臨床觀察,也不如找泰格更高效。同樣的道理,藥企只為一兩個產品組建一支營銷團隊,成本和效率上也不如跟第三方商業化平臺合作更有利。
醫藥行業已邁入“創新時代”,醫改也踏進“攻堅期”和“深水區”。如此背景下,第三方商業化平臺模式或將成為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方向:它符合行業集中度提升與專業化分工的必然規律。疊加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模式、大數據手段等,這一模式將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
類比第三方CXO平臺 百洋醫藥估值可期
目前CXO屬于醫藥產業黃金賽道,國內企業集中爆發,且多家布局“A+H”。下表統計了部分企業2020年報所披露的業績情況。從收入規模來看,目前國內收入規模最大的為藥明康德,市值也高達4000多億,CRO和CDMO龍頭企業泰格和康龍化成也都是上千億市值。此外,從估值來看,CXO企業估值明顯有優勢,泰格醫藥的估值達到88倍,藥明康德更是接近150倍。
2020國內主要CXO企業年報數據表(貨幣單位:人民幣)
制表: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Choice
再來看百洋醫藥,其營業收入在2020年達到58.79億元,同比增長21.26%,過去3年的復合增長率約24%,增長速度處于行業中上位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百洋醫藥這類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模式在國內的對標企業不多,在商業模式上可以參考國外的健康品牌商業化企業,如英國利潔時。
利潔時旗下運營的品牌包括杜蕾斯、滴露、Move Free等,從2020年的數據來看,其全球銷售收入140億英鎊,是全球醫藥商業批發巨頭麥克森的十分之一,但是市值卻超400億英鎊,是后者的兩倍。原因就在于,利潔時是品牌運營商,打造出的健康品牌都有很長的生命周期,有很好的回報率,因此更加得到國際資本的高估值認可。
因此,百洋醫藥這類新型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的估值,需要更全面的研判:
首先,第三方商業化平臺是產業化分工的產物,從整個產業鏈來說,藥明康德、泰格醫藥等所代表的CRO只是上游的研發、臨床實驗環節,而下游涉及到的品牌商業化在產業鏈中的占比也非常大。商業化平臺的產業價值本身具有極強的市場空間;
第二,商業化平臺未來還存在較大的市場擴容空間??紤]到中國潛力巨大的市場規模和醫藥行業當前的發展情況,這類企業蘊含的能量顯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價值爆發指日可待。同時百洋醫藥是第三方商業化平臺新興賽道上的領跑者,具備一定的龍頭潛質;
第三,百洋醫藥通過十幾年的經營與積累,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使得其在產業鏈布局產生了協同效應。因此其估值邏輯可以綜合參考以上幾個方面。
品牌運營+大數據 打造百洋醫藥的護城河
百洋醫藥全名為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百洋醫藥集團的旗艦企業。作為醫藥產業鏈下游的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其業務涵蓋全球優質醫藥健康品牌運營、批發配送及新零售。2021年5月2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同意百洋醫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百洋醫藥將成為A股首家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企業。
制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Choice
從上圖可以看出,百洋醫藥在過去4年里收入一步一步穩扎穩打,收入規模不斷提升。歸母凈利潤也從2017年的2.22億,增長到2020年的2.73億,盈利穩步增長。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政策頻繁加碼的背景下,百洋醫藥如何能做到保持收入與盈利的穩定增長?在百洋醫藥董事長付鋼看來,“百洋醫藥做好醫藥企業品牌推廣業務的核心能力在于品類洞察及品牌運營能力,深刻理解行業創新規律和發展邏輯則是百洋最大的優勢”。
以百洋醫藥孵化運營的迪巧品牌為例。百洋醫藥從2005年公司成立之初就開始運營迪巧,憑借對鈣劑市場的深刻洞察,精準定位母嬰人群這一細分人群,并樹立起“進口鈣安全高品質”的品牌形象,由此從眾多補鈣品牌中殺出重圍。通過線上線下的全渠道品牌運營,迪巧系列從初期不足1億,到目前銷售規模十多個億,主導了母嬰補鈣、進口鈣品類市場,成為進口鈣領先品牌。
為了順應政策變化,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助力企業提質增效,百洋醫藥從品牌型企業向商業化平臺轉型,通過技術和模式創新,為醫藥工業企業提供全渠道商業化解決方案。
此外,一日千里的互聯網科技,也在改變著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新邏輯。
百洋醫藥是國內最早一批通過數據分析實施精準營銷的企業之一。在做迪巧時,百洋醫藥就采用DMP選擇性投放“窄告”,通過互聯網廣告取代了傳統的電視 “廣告”,不僅縮減了推廣費用,更精準的觸達了目標人群,建立了品牌認知。
百洋醫藥擅于運用大數據技術,也體現在自身數據平臺的構建上。在十多年業務開展,沉淀了豐富的數據資產,構建出覆蓋全國零售終端、主流醫院信息的全數據平臺。據悉,全數據平臺作為指導業務的市場地圖,能幫助客戶進行優質市場資源分配,優化資源配置。
百洋醫藥的“朋友圈”與時代同頻共振
在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的鏈接作用下,上游企業、下游終端與商業化平臺組成了新型、協同的“朋友圈”。目前在百洋醫藥“朋友圈”里的品牌包括羅氏制藥、安斯泰來、杰特貝林、西安楊森、武田等跨國巨頭藥企,也包括國內自主創新的醫藥企業——依托百洋的商業化平臺,一個涵蓋處方藥、非處方藥、膳食營養補充劑、醫美產品等多品類的大健康品牌矩陣初具規模。
讓世界級醫藥巨頭不約而同地和百洋“加好友”的原因,正是因為百洋醫藥搭建起一個全渠道的“品牌高速公路”,優質產品可以迅速布局到全國的終端市場并進入使用場景,使得品牌價值快速釋放。這不僅是跨國企業的訴求,特別對于國內中小型創新企業來說,與其從無到有自建團隊,承擔較高的營銷費用,不如選擇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節省了營銷推廣的費用,可以更聚焦在研發上。
此外,據公開報道,百洋醫藥近期還搭建了功效型化妝品商業化平臺,賦能功效型化妝品品牌進入市場,目前已牽手射頻儀品牌初普、類人膠原蛋白領導品牌可復美等。這又帶來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當前,中國醫藥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是跨國藥企巨頭進入中國市場需要商業化平臺的助力,國內藥企在加速創新轉型的趨勢下,更需要借助商業化平臺專業的品牌運營能力來占領市場先機,獲得長足的發展動力。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中國的大健康產業。這既是拉動內需保持經濟增長的必要手段,又是提升國民基本素質與綜合國力的重要抓手。在中國醫藥產業日趨成熟、行業細化分工需求日漸迫切的背景下,百洋醫藥健康品牌商業化平臺在以創新模式推動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為自身打開了一扇通往價值實現的大門。
換句話說,只有把自身資源優勢與外部歷史責任很好地結合,與時代需求同頻共振,企業未來才一定會做得大、走得遠。
-
百洋醫藥商業化平臺再添新伙伴,攜手上海誼眾共探腫瘤創新藥物商業化
2022-02-14 -
百洋醫藥與北京門頭溝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全新啟航
2022-04-18 -
國內首款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上市,百洋投資高精尖醫療賽道布局進入收獲期
2021-11-26 -
百洋醫藥商業化平臺又添新合作,再度攜手安斯泰來共推泌尿領域治療藥物商業化
2021-11-09 -
百洋醫藥集團重磅亮相2021西普會 開啟健康產業效率革命新篇章
2021-09-28 -
2022-02-24
-
2020-10-22
-
2021-09-29